美章网 资料文库 金融支持论文范文

金融支持论文范文

金融支持论文

金融支持论文范文第1篇

(一)协整检验两个以上非平稳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可以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来进行。使用Johansen检验有特征根迹检验(Trace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两种检验方法,设置滞后区间为13,给出协整检验的最终结果,如表2所示:特征根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的结果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r≤0的零假设而接受假设r≤2,显示存在两个协整向量,说明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对残差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选择不含常数项和时间趋势,并由SIC准则确定滞后阶数为1,ADF值为3.735,小于5%的临界值,故拒绝原假设,认为残差序列平稳。

(二)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分析协整关系只能说明变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不能说明金融对低碳经济的影响是正还是负,更不能表明其影响程度。下面我们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与方差分解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两种方法合在一起被称为新息估计法(InnovationAccounting),通过估计变量的新息,可以直接观察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1.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VAR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具体而言,在扰动项上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选择滞后区间为12,所有变量做一阶差分,得出VAR模型。在图1至图3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长度(单位:年度),纵轴表示内生变量对冲击的响应程度,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曲线,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图1显示,当在本期给银行信贷D(LNLOAN)一个正冲击后,煤炭行业减排D(LNCC)对此的响应是,在前3期出现向下波动,在第2期超过5;之后稳定在2以内,表明银行信贷支持对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在短期内影响较大,但长期内影响程度弱化。图2显示,当在本期给原保费收入D(LNINS)一个正冲击后,单位GDP煤耗对此的响应持续在2以内徘徊并逐步减弱。图3显示,当在本期给股票市场融资D(LNSTOCK)一个正冲击后,单位GDP煤耗在第2期略微向下波动后,在第3期后稳定在0附近,表明证券对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的支持作用最弱。2.方差分解分析。方差分解(VarianceDecomposition)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通常用方差来度量)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方差分解结果见表3。银行信贷D(LNLOAN)对单位GDP煤耗的预测误差方差的解释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大,在第8期达到33.13%,到20期仍然保持了29.58%的贡献,表明银行信贷对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的支持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特点;保险D(LNINS)对单位GDP煤耗的预测误差方差的解释率在第10期缓慢爬升至5%,到第20期达到5.33%,表明担保和保险业务对煤炭行业低碳发展具有长期的、缓慢性的支持作用;证券D(LNSTOCK)对单位GDP煤耗的预测误差方差的解释率到第2期最高,也只有0.94%的贡献,表明其对煤炭行业降碳发展的贡献极小。综上所述,信贷对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的贡献最大,保险支持见效慢、效果弱,证券贡献度极低。

(三)向量误差修正模型(ECM)Johansen协整检验显示,LNCC与LNINS、LNLOAN、LNSTOCK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而言,它们之间可能是不均衡的。协整关系的存在使得这种暂时的偏离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得到校正,这就是变量之间的误差校正机制。一般而言,经济变量间的协整性是与变量之间的均衡与误差校正机制联系在一起的,可以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离出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向量。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一般用式(1)来表示。由于短期内,变量之间的不均衡关系的动态结构可以由误差修正模型来描述。根据AIC和SC等信息准则,选择一阶滞后期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上述(3)式中X1t-1和X2t-1系数为负,表明煤炭行业低碳发展进程与银行信贷和证券市场融资成反比,以银行信贷为代表的间接金融和以证券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对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的作用系数分别达到-0.815和-0.052,证券对煤炭行业低碳发展的支持作用远低于银行业。保费收入与经济粗放发展成正相关,表明自1994年以来,全省保险业受经济粗放发展拉动,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从总量和结构上对经济低碳发展的调整和促进作用不明显。

二、政策建议

(一)整章建制,谋篇布局,建立促进煤炭行业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加强行业规划,促进产业布局。通过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化解煤炭行业低碳化发展的外部性因素,促进煤炭低碳链条边际收益回归,努力实现资源型经济的整体绿色转轨。立法部门要健全能源法律体系,加强排放立法工作。近期欧盟已经出台有关温室气体减排的立法,奥巴马政府也在积极出台《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应尽快改善和健全煤炭低碳技术和产品的市场环境与法律体系,坚决打击排污企业和污染项目。财政部门应尽快出台煤炭低碳行业减免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税等税费,并通过税收减免、税收返还等多种方式,鼓励培育可再生能源生产企业,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建立信贷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

(二)调整结构,深化创新,建立能源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融资服务体系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立法特别是银行信贷投放、股票上市融资操作中对环境保护方面没有统一的法规要求。赤道原则在我国推行缓慢,金融机构探索低碳金融产品方面动力不足,信贷支持仍然倾向于煤炭行业的传统产业。商业银行应切实加强内部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银行采纳和实践赤道原则的经验做法,积极开办“低碳”信贷业务,着力探索和开展低碳企业应收账款、企业知识产权、股权等无形资产的抵押放款,提高煤炭低碳企业的融资满意程度。

金融支持论文范文第2篇

在合作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相互学习制茶技艺,相互监督用药,完成茶叶种植过程。最后,龙头加工企业以高于市场价10%至15%的价格收购这些农户的茶叶,留样封存后销售。在质量上,在各区域、各联作小组在做好《农药分发记录》《农药肥料使用记录》《农事活动记录》和《茶叶初制加工记录》的基础上,配合公司生产销售过程的全程记录,以及食品唯一的20位电子码进行一件一码管理,从而实现对产品实行全方位的跟踪。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只要输入电子码,就能够迅速找到它所使用的原料、生产农户,能够及时发现质量问题的原因,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危害进一步扩大。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把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有效地衔接起来,形成一个可用来全程监管的供应链,确保茶叶从茶园到茶桌都是安全的。农户联保这种管理模式,能极大地增强茶农的自律意识。在种植过程中,按照协议,农户小组实行联保,任何一户违反规定,全组都会失去合作资格,这样的情形一旦出现,信誉受损后的组员农户茶叶销售将陷入困境。因此,茶农平时互相监督规范生产环节,尤其是施肥用药。

二、对茶业联作制的金融支持

“联作制”的管理模式不仅通过科学喷洒农药提升了茶叶质量,也为茶农解决了资金问题。一是企业统一采购农资农药,能够降低茶农的生产成本,农资款不用自己预先支付,公司以批发价大批量购进并分发茶农使用。二是公司统一以现金方式并加价进行收购,增加了茶农的收入,处于市场领导者地位的龙头企业也为这些农户一举解决了销路问题。由于茶叶前期投入较大,规模种植需要贷款扶持。同时,其种植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具有一定的时间差,导致在这期间的金融资金流动成为一个阻碍茶业企业发展的大问题,龙头企业为茶农提供肥料和指导等投入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因此,对茶业联作制的金融支持是此模式运行的必不可少的一环。福建省茶叶企业信贷融资受到金融结构的信贷供给能力和茶叶企业融资需求的制约。目前,茶业联作制模式的资金供给是以福建省提供信贷资金的金融机构为主,企业内部融资为辅的信贷资金供给,以及政策性扶持资金供给,税收减免资金供给组成。以上几种支持构成了茶业联作制的基本金融支持系统。在该模式下,政府信用、金融信用、企业信用与农民信用得到有机结合。第一,茶叶联作制金融支持系统中福建省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支持针对个人、合作小组、龙头企业三种对象以及不同的时节有不同项目不同程度的的金融支持产品。第二,龙头企业和合作小组进行林权质押和动产质押通过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第三,政府对其运作进行组织协调的过程中提供的政府补贴与减免赋税等通过银行反馈给茶农以及龙头企业。这样的模式令金融资金形成一个合理高效的闭环。金融机构分别针对个体茶农、合作小组、龙头企业的三类群体提供同的金融支持产品与服务。对个体农户的金融支持主要有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及农户小额贷款两种方式。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主要用以满足农户家庭单个成员从事规模化生产经营资金需求。农户小额贷款是指对农户家庭内单个成员发放的小额自然人贷款且每户农户只能由一名家庭成员申请农户小额贷款。

对茶农合作小组的金融支持有动产质押融资、多户联保信贷以及流动资金贷款。动产质押融资主要是以动产质押为担保方式的短期流动资金业务,包括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等,对借款人能提供的质物质押方式设定较灵活。多户联保信贷是指位于同一产业集群内的若干借款人自愿组成联保小组,为联保小组内的成员在银行办理信贷业务提供共同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的融资业务。其主要针对具有一定市场主导权、抵押物缺乏的优质中小企业,在预存一定保证金的基础上,通过多户联保的方式,解决其流动资金融资需求。农民合作社流动资金贷款是指经营行向本辖区内农民合作社发放的用于统一采购农业生产资料、统一收购、销售农副产品等人民币贷款,用于解决合作社生产、经营过程中周转性、季节性、临时性的资金需要。对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有融信保服务应收账款质押和季节性收购贷款。融信保业务是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办理了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后,银行按保单承保金额的一定比例向其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流动资金业务需求的本币融资业务。为解决龙头企业在国内贸易交易中,以赊销等结算方式对零售商形成的应收账款无法及时回笼,而提供的短期流动资金需求。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是指农业银行以县域中小企业(卖方)与买方签订有效商务合同且卖方(供应商)已按商务合同的约定履行了主要义务的应收账款为质押担保,为卖方办理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表内外融资业务。通过以符合条件的应收账款质押的方式,解决中小企业客户的短期流动资金需求。季节性收购贷款是指在农副产品收购旺季,为解决农副产品加工、流通、储备企业正常周转资金不足的困难,满足其收购资金需求而发放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以解决龙头企业农副产品收购旺季资金需求量大、时限要求高等困难。

三、结论与展望

金融支持论文范文第3篇

1.1当前发展态势曹妃甸拥有着天然港址和腹地广阔等多重优势,国家及省市多项支持政策也陆续出台,加之近期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愈来愈突出的发展定位,曹妃甸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其未来前景十分广阔。

1.2金融力量支撑曹妃甸的开发建设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持。2005年,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国开行就率先投入数十亿资金支持曹妃甸的港口建设和填海造地项目。此后,随着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众多金融机构陆续进入。截至2014年6月底,共有30余家金融机构与曹妃甸开展合作,对曹妃甸的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区域自身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2.1区域优势独特曹妃甸自身地理条件优越,具有我国少有的天然深水港址资源,具备建设30万吨以上大型深水泊位的天然港址条件,同时兼具环渤海和环京津双重区位优势,成为其未来长足发展的重要资本。

2.2土地资源丰富作为新兴的沿海工业区,经过近几年吹沙造地和基础设施建设,曹妃甸拥有210平方公里土地资源,配套设施完备,在国家土地政策日益收紧的形势下,曹妃甸丰富的土地资源对外界资本更具有吸引力。此外,曹妃甸与陆地之间有大面积潮间带,有450平方公里古滦河浅滩与陆地相连,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2.3政策支持有力曹妃甸工业区作为我国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和首批国家批准的循环经济示范区,被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访曹妃甸,对曹妃甸的发展寄予厚望。曹妃甸也陆续获得了国家层面的撤县设区、综合保税区、港区正式对外开放、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多项政策支持。近期热议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曹妃甸作为京津产业重要承载地也日益受到各方瞩目。

2.4金融支持加强截至目前,已有30余家金融机构与曹妃甸开展合作,并通过贷款、信托、租赁、债券、基金、保险等多种形式为曹妃甸的发展注入持续活力,也将成为曹妃甸未来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3当前区域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曹妃甸的发展速度放缓,招商进度受阻,金融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3.1系统融资规划缺失,机制建设有待健全曹妃甸的资金需求具有体量大、领域广、层次多、时间长等特点,差异性较为明显,而曹妃甸仍缺乏对整体融资形势的分析和判断,缺少具有指导意义的融资统筹方案,缺少系统的资金“借、用、管、还”机制。因而导致当前的金融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2债务结构不透明,金融发展呈现无序性由于正处于大规模资金投入期,曹妃甸的资金处于长期短缺状态,各金融机构出于自身发展和同业竞争所迫,也乐于尽快抢占市场份额。各机构对于收益稳定的港口等行业给予利率下浮、信用贷款等优惠条件,过多的融资供应极易导致企业超额融资等问题出现,给企业发展带来潜在风险。而与之相反的是,随着平台政策的收紧,各机构对平台公司贷款多采取抬高利率、增加担保、减少额度等从严措施,而大量必需的基础设施项目则更多依赖平台公司的融资,这就导致了宽严迥异、结构失衡的状况,对于区域金融的平稳、有序、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威胁。

3.3平台债务总量过大,银政商企各具风险曹妃甸发展之初,金融机构的融资力度较小,总体债务水平较低。自2009年国家四万亿投资拉动政策出台以后,各金融机构通过政府融资平台纷纷向资金需求巨大的曹妃甸提供大量贷款资金。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曹妃甸工业区各类政府债务总计近300亿元。资金供求失衡,债务畸形发展,而融资的无序进入也转化成潜在风险,给金融机构、政府、平台公司以及普通企业的自身均衡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

4未来金融支持策略探讨

金融力量见证了曹妃甸的起步和发展壮大,也见证了曹妃甸面临的困难与挫折。从长远来看,曹妃甸发展前景十分光明,金融力量仍不可或缺。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4.1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增加区域金融活跃度曹妃甸是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面临许多新问题,自然也需要用创新的金融思维来解决。一是可针对曹妃甸大量土地只办理海域使用权的现状,探索以海域使用权抵押和收储,支持土地储备贷款,帮助政府盘活土地资产;二是搭建海域使用权信息和交易平台,增加信息共享和权证变现渠道;三是探索银政、银企合作新模式、新途径;四是加快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

4.2制定区域系统性融资规划,规范发展环境政府部门应通过制定区域系统性融资规划,明确曹妃甸未来金融发展的计划和方向,通过控制规模、调整结构、明确重点等多项举措,优化金融发展环境,保证充足、合理、健康、有序的金融发展目标的实现。

4.3建立区域债权机构联席会议制度,厘清同业职责为解决同业盲目发展和无序竞争等问题,可探索由政府金融协调部门或最大债权机构召集相关金融同业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建立起秩序、有效的同业发展环境,规范和约束资金使用,保证同业之间信息共享、目标统一、规模合理、竞争有序。

4.4规范管理平台融资,逐步控制和化解风险鉴于国家平台政策的逐步收紧,政府平台贷款也将逐步回归到理性发展轨道,但平台公司自身独特的功能定位对于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曹妃甸来说仍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对于存量平台贷款,建议各债权机构做好债务分析和风险防范工作,可探索成立债务风险管控小组,遵循“总量减少、分步消化”的原则,逐步实现债务理性化。同时,根据现有政策要求,结合政府热点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土储贷款等政府重点项目进行增量支持。

4.5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加快中小企业担保和信用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多便利;加快推进港口贸易和交易中心建设,为港口业融资业务提供信息平台。

5结语

金融支持论文范文第4篇

“土地、资金、人才”是家庭农场发展的三大要素。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国家扶持政策缺位、土地流转运行不畅、金融机构资金支持不足以及家庭农场主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等因素制约家庭农场的发展。

一是发展家庭农场的国家扶持政策缺位。部分干部对家庭农场即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主体认识不清,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尽管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但没有看到涉农金融机构出台系统的专门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具体实施细则,造成一批发展初期的家庭农场及种养大户希望渺茫,得不到政策的有效支持,影响了组建家庭农场的积极性。

二是家庭农场的融资渠道不畅。第一,缺乏有效抵押。家庭农场的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而且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资产无权利证书,自有的固定资产不多且大部分不被金融机构认可,无法通过金融机构所要求的抵质押方式获得贷款,制约了其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如典型调查中的付某,承包了3000多亩农田,渴望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但没有可作为取得贷款的抵押品。第二,土地流转的法律地位缺失导致抵押融资难。土地流转与家庭农场发展休戚相关,家庭农场所拥有土地主要通过转包、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而来。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虽然《物权法》明确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地位,但确权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也没有看到辖内哪家金融机构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抵押贷款的说法仍停在口头上。第三,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农业是弱势产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的较弱,特别是对于欠发达地区,家庭农场还刚刚起步,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当前金融机构对这一领域的金融服务还处于空白,如果没有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家庭农场很难发展。

三是家庭农场的抗风险能力不强。家庭农场主在融资管理、科学耕作、农田管理、市场行情掌握等方面有一定差距,对新技术、新品种了解较少,农业技术指导不到位,竞争能力和创新意识相对缺乏,应对市场、自然灾害等风险能力较弱。

二、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步伐,构建财政补贴、金融支持、保险保障“三位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一)强化政府指导。一是呼吁尽快确立家庭农场主体的法律地位,构建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体系,为金融机构的服务支持提供政策保障。二是落实对家庭农场的帮扶政策。地方政府应尽快制定并有效落实《支持家庭农场发展意见》,完善家庭农场注册登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办法。

(二)推进政策落实。一是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为土地流转构建交易平台,促进土地流转的正常运行。二是落实相关法规,尽快启动家庭农场的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三是健全农业评估行业标准,对家庭农场经营资产开展评估,为其融资服好务。

(三)加大金融支持。一是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在农村建立农业信贷网点,建立以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抵押、担保、信用体系。二是创新贷款模式。金融机构应完善小额信贷产品,逐步放宽家庭农场的信贷政策,缓解家庭农场经营主体融资难题。三是扩大抵质押物范围。拓宽家庭农场多元化融资渠道,创新担保抵押方式,实现融资需求。

金融支持论文范文第5篇

为了更好的从实证角度研究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效率,文章以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人民币贷款对支持经济增长的效率为主要分析点进行研究。之所以选择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人民币贷款对支持经济增长的效率来分析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效率,主要是因为在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信贷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好量化的因素。通过全国人民币贷款支持GDP增长效率(见表2)与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人民币贷款支持GDP增长效率(见表3)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金融在支持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经济增长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以后改进和完善金融支持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经济增长效率政策方面提供参考。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人民币贷款支持经济增长效率进行计量分析。本文选择了2007—2013年各年数据,对这两个时间序列取对数以后,建立回归方程:Yt=β0+β1χt+Ut(t=2007,…,2013),其中χt代表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人民币贷款取对数以后的序列,Yt代表吉安片区GDP取对数以后的序列,再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参数估计,得出: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模型拟合情况较好,拟合优度达到0.971,t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统计,结果为显著。DW检验可以确定不存在序列自相关,因此我们得出一元线性模型y=0.18+0.615x。该计量模型结论为,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人民币贷款每增长1%,吉安市GDP将增长0.615%。

全国人民币贷款支持GDP增长实证检验全国人民币贷款支持经济增长效率进行计量分析。本文选择了2007—2013年各年数据,对这两个时间序列取对数以后,建立回归方程:Zt=θ0+θ1t+λt(t=2007,…,2013),其中t代表全国人民币贷款取对数以后的序列,Zt代表GDP取对数以后的序列,再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参数估计,得出: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模型拟合情况较好,拟合优度达到0.976,t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统计,结果为显著。DW检验可以确定不存在序列自相关,因此我们得出一元线性模型y=0.039+0.758x。该计量模型结论为,全国人民币贷款每增长1%,GDP将增长0.758%。根据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人民币贷款对GDP增长效率进行实证检验和全国人民币贷款对GDP增长效率的实证检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人民币贷款每增长1%,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GDP将增长0.615%;全国人民币贷款每增长1%,GDP将增长0.758%。从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全国人民币贷款支持GDP增长效率高于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人民币贷款支持GDP增长效率14.3个百分点。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效率可以参照上述结论即全国金融支持经济增率高于长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金融支持经济增长效率14.3个百分点。

二、金融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区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一)银行资金逐利性,影响金融供给效率追逐利润实现效益最大化是银行作为企业的本性使然,效益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这就客观上要求银行将服务重点集中在实力较强、经营效益较好的企业和行业。而扶贫开发的目标和重点是发展能力脆弱的贫困人口,讲求的是公益性,与银行的“喜好”背相径庭。前些年国有银行“洗脚进城”便是一个实证,银行的“嫌贫爱富”一度造成城乡金融供给严重失衡。以四县(市)为例,据统计农村地区平均每万人拥有实体金融网点仅0.7个,不及城镇四分之一,有25%的乡村仅拥有离行式金融自助点、金融便民点等虚拟金融网点。同时,上级行对信贷严格管理考核机制也让县级行很无奈。如农行明确规定惠农卡农户联保贷款不良率不得超过2%,否则予以“停牌”处理。据调查,目前吉安辖内有3家县级农行因农户小额贷款不良率触及“红线”而遭遇业务“停牌”。在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中,要让银行再次“脱鞋下乡”,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见效慢、收益低的农村贫困地区,与其经营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存在明显冲突,弱化了其支持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二)保障机制缺陷性,影响金融创新效率贷款追偿难,信用环境不健全,导致银行往往是“赢了官司输了钱”,影响了金融产品创新,如2009年井冈山市厦坪镇一兔子养殖户以房产作抵押向中国银行井冈山市支行申请贷款20万元,此笔贷款是该行开办的首笔涉农贷款。2010年该养殖户因经营不善,到期无力偿还贷款,中行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并胜诉,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尚未收回该笔贷款,导致该行上级部门中止了其开办农户贷款的权限。在这种残缺的风险保障机制下,银行往往独自承担信贷风险,对支持扶贫开发项目顾虑较大。

(三)激励措施滞后性,影响金融的配置效率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罗霄山片区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等,地方政府也相应出台了扶贫开发规划和政策,前瞻性地对新一阶段扶贫开发提出了更高目标和更高要求。据了解,新一轮扶贫攻坚中,四县(市)预计扶贫开发总投资160亿元,需银行配套投入信贷资金70亿元。为了调动银行资金,国家及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扶持金融发展政策,但总体而言相对笼统且难以落实到位,尤其是地方政府出台的信贷投放激励措施往往因财力不足而无法兑现。众所周知,扶贫开发投资周期长、收益见效慢、服务对象广,如果激励扶持措施迟迟到不了位,则难以调动银行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三、政策建议

(一)提高金融政策支持效率。一是出台差别金融政策。建议国家针对集中连片扶贫地区专门做出“差别化”的金融政策安排,尽快出台专门的扶贫信贷政策,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存款准备金、贷款规模调控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增强金融机构支持扶贫开发的能力。二是加大信贷“窗口”指导力度。人民银行可考虑专门出台金融支持扶贫开发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扶贫开发的信贷投入力度。三是加大优惠政策激励力度。建立金融支持扶贫开发激励机制,出台扶贫开发金融创新专项激励制度,对符合创新条件、为扶贫开发做出重要贡献的金融创新项目给予激励政策等,同时对金融机构用于扶贫开发贷款的营业收入实行减、免营业税。四是适当授予基层行业务权限。建议金融机构总部改进现有的管理和考核方式,给县级分支机构适当的贷款审批权和金融产品创新权限,并在扶贫开发方面出台信贷倾斜政策,增加基层分支机构支持扶贫开发工作的动力和活力。

(二)提高扶贫资金供给效率。建议整合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力量,将中央、省、市安排给县(市)的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科技扶贫资金、林业扶贫资金等资源进行集合,发挥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撬动银行信贷资金这块“巨石”,以其乘数效应来满足扶贫开发巨额的资金需求。比如,遂川县1:8的贷款模式值得借鉴。2009年,遂川县财政局、扶贫办、国税局、地税局、涉农金融机构等单位在全省率先推出了“村级产业发展互助基金担保+农业信贷+政府贴息”信贷新产品(又称1:8贷款),并选择信用基础好、产业有特点的珠田乡黄圹村、草林镇冠溪村、大汾镇红太阳社区、堆前镇鄢背村进行试点推广,银行按互助社所募集担保基金的8倍比例发放贷款,且在额度内可以进行“二次融资”、“三次融资”,极大地支持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截至2014年6月末,4个试点村已吸收社员436户,筹集担保基金270万元,其中扶贫办拨入资金40万元,累放贷款3500余万元,支持了428户农户发展金桔种植、农产品加工、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户均实现增收5000余元。

(三)提高金融风险保障效率。一是修订完善有关物权法律法规。建议修订《物权法》等法规,或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充当贷款抵押物,以鼓励金融机构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和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使土地真正成为农民的“聚宝盆”。二是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在现有担保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农村信用担保基金,采取“财政拿一点、群众筹一点、社会捐一点、市场运作补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专门用于解决贫困地区企业、产业和贫困人口的担保需求。三是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业务。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拓农村保险市场,同时加大财政对农村保费的补贴力度,提高农村、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借鉴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对借款人进行培训考核的经验做法,培育农民借款人的信用意识,深入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农户”建设,为金融支持扶贫开发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金融支持论文范文第6篇

为了分析农村金融支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的影响,本文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视角,借助于生产函数传统分析框架,设计了一个农村金融支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影响的理论分析模型。在该模型中,把农村金融、农村劳动力、农村物质设备作为“投入”,用于培育过程,这样,就得到农民生产合作社培育发展函数模型:Y=f﹙F,L,K﹚﹙1﹚其中:Y代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反映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效果;F代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投入;L代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劳动力投入;K代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物资投入。由于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分析农村金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效果的影响,因此,借鉴温涛等﹙2005﹚,对农村劳动力投入和农村物质设备投入加上一个容量限制L和K,从而得到:如果不考虑分配政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税收差别等因素的影响,利用这一模型,同样可以考察农村金融支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效果的影响机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所需金融支持既有来自于合作社内部的,也有来自于外部的。外部金融支持来源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是政府或社会组织的金融补贴,一般不针对某个特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因而这部分金融支持一般具有通用性;另一是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融资,这部分金融支持一般具有针对性,只是对本农业组织﹙企业﹚服务,因而具有很强的专用性。一般而言,政府提供的通用性金融支持和银行贷款提供的专用性金融支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能力的提升弹性不会大于1,这是由农业生产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农业本身具有需求弹性较小的特征;另外,银行对农业投资的报酬率相对于其他行业较低。因此,增加金融支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能力提升的影响是呈边际递减趋势的。命题1: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效果随政府提供的通用性金融支持的增加而提升,同时也随银行贷款提供的专用性金融支持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都呈现边际递减的趋势。为了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效果最优,专用性金融支持随着金融禀赋的增加而增加,金融机构会根据合作社成员的私有金融大小判断其信用程度,从而提供不同程度的金融支持;如果有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的技术条件,新型经营主体会通过增加银行贷款提供的专用性金融支持来扩大经营规模,但由于存在边际能力递减的趋势,经营规模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遵从“适度规模经营”原则。根据式﹙9﹚可以得到金融机构提供的专用性金融支持与政府提供的通用性金融支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命题2:政府提供的通用性金融支持与银行贷款提供的专用性金融支持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但边际替代率较小。政府提供的通用性金融支持虽然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但也不是无限度地提供,应限定在适当的额度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的替代性并不是无限制,两者的金融支持力度在数量上应保持适当的比例,这样才能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最小社会成本约束条件下获得培育能力的最大提升。根据式﹙9﹚及成本约束条件,可以得到:I=γR﹙γ+β﹚。当β→0时,I≈R,此时,FS→0,这意味着向银行贷款所获得的专用性金融支持减少,主要依靠政府提供的通用性金融支持获得培育能力的提升。反之,当β的值较大时,由于FS与FG具有一定的替代性,FG的增加会使FS有所减少,在资源约束条件R=FS+I下,意味着I有所增加,也就是说当FG增加时,同样的FS可以满足更多的I的需求,也就意味着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的扩大。于是,得到:命题3:如果银行贷款提供的专用性金融支持的弹性较小,那么随着政府提供的通用性金融支持的增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会趋于缩小;如果金融机构提供的专用性金融支持弹性较大,那么随着政府提供的通用性金融支持的增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将趋于扩大。

二、数据来源及变量设定

(一)数据来源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宏观层面,原因是数据获取的困难性及高成本性制约了对基层农户的微观研究。为了深入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的实践,我们对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镇、胶莱镇、胶西镇、铺集镇、里岔镇、洋河镇等地的农户进行了实地调研。之所以选择胶州市作为调查地点,是因为胶州市为山东省农业机械化试点县﹙市﹚之一,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并且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规模化,已经培育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示范性。先按照重点调查法选取3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调查对象,然后在每个合作社随机选取6~8个成员作为调查样本,共发放问卷585份。在统计过程中有些调查问卷信息填写不完全,甚至有些被调查者回答不真实,为了防止计量结果产生偏差,需要对样本进行筛选,删除那些问答有缺失的或者前后矛盾的问卷,最终得到486份有效问卷,占总数的83.08%,达到模型所需样本的最低需求。调查主要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完成,样本成员的基本情况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其身份特征也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在调查样本中,成员身份有的是农业企业家,有的是家庭农场主,也有专业大户和普通农民,其中专业大户和普通农民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成员,达到77.9%。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性别以男性为主,年龄主要集中在30~40岁和40~50岁阶段,文化程度主要是高中水平,占46.3%,大学及以上学历占到了19%,相比传统小农户,文化水平明显较高,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新技术的采用,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有利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水平的提高。

(二)变量设定农村金融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的重要要素,为了具体衡量农村金融支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效果的影响,需要选取适当的变量,并且采用合适的计量模型估计农村金融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效果做出估计,具体变量选取见表2。1.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设定为社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效果﹙Y﹚的满意度。培育效果是个抽象概念,很难用数量来直接衡量,因此,在问卷调查中采用成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效果的满意度来间接衡量,尽管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采用此方法使得抽象的评价变成了直接的数量评价。2.解释变量为了解释金融支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的影响,结合理论模型,以X1代表政府支持的通用性金融支持变量,反映政府对合作社的政策支持,是农民合作社金融支持的外部来源,在问卷中用政府是否给予培育补贴来衡量,“无”=0,“有”=1。以X2代表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的专用性金融支持,这部分金融也属于合作社的外部金融支持,在问卷中用是否从金融机构贷款来衡量,“无”=0,“有”=1。以X3代表成员自身专用性金融支持变量,反映社员自有资金对合作社培育的影响,属于合作社的内部金融支持,在问卷中用社员的年收入表示,“20000元以下”=1、“20000~25000元”=2,“25000~30000元”=3,“30000~35000元”=4,“35000元以上”=5。前面两个变量没有从绝对数值上来衡量,但是可以将其作为选择性变量来评判,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缺失。因此,本文认为,为了数量化衡量农村金融支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效果的影响,采用间接性评价也不失为好的处理方法。3.控制变量为了避免因遗漏变量而造成估计量在小样本下有偏和大样本下不一致,本文对如下变量进行了控制:一是控制社员自身特征方面的变量。包括:社员的文化程度,用X4表示;年龄,用X5表示;健康状况,用X6表示;性别,用X7表示;成员身份,用X8表示。二是控制社员生产方面的变量。包括:种地年限,用X9表示;种地规模,用X10表示;对粮食生产的依赖程度,用X11表示;当地交通条件,用X12表示;农业技术指导情况,用X13表示。三是控制合作社的制度变量。包括:合作社产权制度,用X

13表示;合作社盈余分配制度,用X14表示;合作社民主管理制度,用X15表示;合作社自由退出制度,用X16表示。

三、检验模型与结果分析

(一)检验模型现代经济学分析中经常面临许多决策选择问题或者效果评价问题,即人们在众多方案中选择满意的一个方案,或者对某项行为给“好”或“坏”判定标准。这些问题不同于经典的计量经济学,被解释变量通常不是连续变量,而是用离散的数据表示。如果被解释变量有两种选择,称为二元选择模型;如果被解释变量有多种选择,称为多元选择模型。如果被解释变量有﹙J+1﹚个,那么多元Logit模型可以表示如下。这里,J=3时,为四元Logit模型。多元Logit模型可以用极大似然法对模型整体效果进行评估,并用迭代法得到参数的估计量。借鉴孙亚范、余海鹏﹙2012﹚,本文采用四元Logit模型评估农村金融支持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效果之间的关系。

(二)检验结果及分析基于调查数据,利用EVIEWS6.0对数据进行分析,在给定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若统计量所对应的对数似然比检验的显著性指标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则自变量总体上对因变量有显著的影响,得到最终各变量系数的估计值﹙见表3﹚。为了解决模型的内生性问题,本文试图寻找一个工具变量来控制,但是结果都不是很理想。本文研究样本数据是离散数据,并且是截面数据,不能用滞后变量来代替工具变量,但是由于本文的控制变量涉及了个体特征变量、生产特征变量和制度变量,已经对内生性问题作了很好的控制,并且通过相关性检验,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弱,所以可以认为内生性得到了较好控制。根据表3的计量结果,可以发现农村金融支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1﹚政府通用性金融支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了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促进农业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国家实施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节水灌溉补贴、良种补贴、农业技术补贴等多项农业补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目前仍然是以普通农民和种养大户为主,主要还是进行农业生产作业,政府补贴在某种程度上从资金上进行了间接支持,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对合作社购买机械时给出一定的政府补偿,有利于机械化的实施;节水灌溉补贴、良种补贴和农业技术补贴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户收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2﹚金融机构提供的专用性金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运行中需要一定的劳动力投入、设备投入和技术投入,这部分投入一部分来自于成员自有资金,另一部分则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借贷。金融机构贷款提供的专用性金融支持对合作社的培育具有持续的正向拉动作用。政府部门应积极促进农村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加,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放贷金额,同时降低贷款门槛,鼓励将土地作为抵押物进行融资贷款,这将有利于突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3﹚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自有资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自身收入的提高有利于合作社的发展。一方面,成员自身收入提高,其会把收入的一部分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用于良种的购买、设备的采购、人员的培训以及技术的推广应用等,从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所以,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金融合作,社员把自有资金放在合作社中,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分红,有助于达到融资的目的。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良好的发展也会促进社员自身收入的提高,从而形成融资良性循环,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4﹚社员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有显著正向影响。调查样本数据显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达到“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占到12%,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一个组织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的高度,教育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结果显示为正,说明农民专业合作社重视文化教育,通过文化教育促进成员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健康状况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具有正向影响。这是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仍主要从事农耕作业,身体健壮的主体在农业生产中表现出其优势。因此,农村金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支持重点要放在文化教育的投入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方面。﹙5﹚交通条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具有负向显著影响,农业技术培训和种地年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交通条件的影响系数为负说明目前的交通条件还不能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的需求,合作社规模逐渐扩大,需要农业机械作业,尤其是从事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作业成员,其对机械化要求比较高,更需要便利的交通条件给予支持;农业技术指导的影响系数为正,说明农业技术在农业增产增效、节约成本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应继续加大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提供技术支持;种地年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正向影响,这说明种地年限越多积累的种地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农业技术的创新,越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种地规模和对粮食的依赖程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影响不显著,但是从种地规模影响系数的正负号可以看出,种地规模的大小要适度,这也和理论分析相一致。﹙6﹚盈余分配制度和自由退出制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产权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的影响不显著。社员参加合作社主要的动机就是规避风险和获得盈利,盈余分配制度不完善会造成社员积极性下降,甚至退出合作社,影响合作社的长期发展。另外,自由退出制度也是保障社员参社安全感的重要措施,如果不能自由地退出,有的社员就会产生入社的不安全感,影响合作社成员的扩大和发展,从调查数据来看,目前实行自由退出制度的已经占到了87.63%,基本保障了社员随时参加和退出合作社的权利。除此之外,产权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目前仍不健全,其中,设立产权制度的合作社占到16.35%,设置经营管理制度的合作社只占32.57%,从计量结构来看,虽然系数为正,但影响不显著。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金融支持论文范文第7篇

1.1资本市场不完善,融资渠道窄中小食品加工企业受自身条件的限制,银行贷款苛刻,资本市场够不着,其资金来源以内源融资为主,有限的资金限制了企业发展。总体上,中小食品加工企业所需资金主要靠民间融资、银行贷款、自身积累,在现阶段,中小食品加工企业在银行贷款方面受到严格限制,而其他渠道融资模式尚不够成熟。

1.2信贷资金集中于优势企业从总体上来看,随着河南省中小食品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的资金规模也会越来越大,食品加工企业对银行贷款需求总量不断增大,但信贷资金主要流向双汇、三全这些资金富裕的行业龙头企业。中小企业资金匮乏,却难引银行眷顾,银行贷款旱涝不均严重制约了河南食品加工企业的均衡发展。同时,银行间为争夺有限贷款对象随意降低贷款门槛,加大了银行金融风险的隐患。

1.3融资方式单一贷款是中小食品加工企业解决资金需求的主要手段,在资信等级评价中,中小企业达标难。而一笔贷款从资产评估到审批结束,环节多、时间长、收费多,审批结束资金到账时,往往已过了企业发展的最佳期间,不符合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小、急、频的特点。

1.4信贷时间短,难以满足企业长期发展需要银行对食品加工企业发放的贷款多是一年期以内的流动资金贷款,主要用于简单的扩大再生产,这种贷款期限短、风险低、回收期短、效益明显,企业不能用于技术的更新和改造,不利于中小食品加工企业的长期发展。

2改进河南省食品加工业金融支持的建议

2.1切实可行的推进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政府牵头、鼓励引入股份制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入驻河南扩充金融服务体系。农业发展银行加强发挥自身作用,拓宽商业性服务领域,加大对食品加工产业和涉农产业的支持力度。简化贷款审批流程,适度下放审批权限。

2.2创新金融工具,开发信贷品种银行创新信贷品种,开发适合中小食品加工企业的信贷产品,同时简化审批程序,改进抵押形式,积极促进河南省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2.3调整信贷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银行在贷款对象的选择方面,要逐渐改变以大型企业为主的局面,适当向中小型企业倾斜,对于那些技术先进、企业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食品加工企业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金融支持论文范文第8篇

人们的生活、交往及经济关系的发生中心是城镇,不断的集聚人口、资金等各生产要素到城镇中,这样可以优化城镇的产业结构,推动城镇的经济发展,使城镇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推动金融业的创新改革,提升金融市场的效率,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支持条件;农村城镇化使农业人口逐渐向非农人口转移,金融服务因为城镇人口的增加而加大需求,金融业产生了更多的业务需求;城镇化的发展使各类信息交换更通畅,使得金融机构进行公平竞争有了必要条件。总之,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给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经济基础。

二、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方略

1.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给予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性的金融支持,它具备产业扶持及救济的性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具有商业性的金融机构信用中介的职能,它执行有偿借贷,不过它的业务对象指向明确,一般只针对农业、经济的开发等方面,有明显的政策性倾向。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且农村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因为基础设施的投资具有回收周期长、公共性质、报酬率低等因素容易造成金融资金供应不足,所以这些农村建设需要有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来添补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资金供应短缺。

2.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支持。在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中,商业性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网点。为适应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农业银行通过实践探索和总结出新时期服务“三农”的方法,已经在一些地区开展了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试点工作。目前邮储银行的定位是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广大城乡居民、服务中小企业;依靠邮政的网络优势,不断丰富金融产品,积极地拓宽营销渠道,加速完善服务功能。农村商业银行是由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大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定位于服务“三农”、扶持农村中小企业及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农村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合作制的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农村信用社是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上具有合作性质的正规的金融机构,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自成立之初就以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是支持“三农”发展的主力军。其分支机构差不多遍布所有的农村和乡镇,分支机构的数量众多,农村信用社如此庞大的经营机构网络为农村的金融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农村其他金融机构及小贷公司的的支持。近几年来,国家提倡放开农村金融市场,以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更好服农、助农,在此背景下,村镇银行、小贷公司、贷款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村的劳动就业率,提高农村落后地区的劳动生产力水平,符合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经济战略方针。

三、总结